
近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文件显示,英伟达CEO黄仁勋在6月13日至8月1日期间,分31次共计出售37.2万股英伟达的股票,合计套现超4.7亿美元。
其中,7月份的3.23亿美元套现交易打破了6月抛售近1.7亿美元所创的个人单月最高套现纪录。
华尔街分析人士指出,黄仁勋的套现时机恰到好处,不仅踩中了这轮芯片股上次大涨的“东风”,还赶在了8月暴跌前。
除了老黄之外,其他高管和董事也在减持抛售英伟达股票。据媒体估算,英伟达高管和董事今年上半年抛售英伟达股票合计套现超过7亿美元。
表现不及预期,最低点跌破100美元
在2024年6月18日 – 6月24日期间,英伟达股价从拆股后历史最高收盘价每股135.58美元下跌至收于每股118.11美元,跌幅达到了6.68% ,总市值2.91万亿美元。
在这短短三个交易日,英伟达市值累计蒸发约4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2万亿元),创下单一上市公司三天市值最大跌幅的纪录,相当于两个高通的市值(2241亿美元)。
时间推进到8月7日,美东时间当天英伟达开盘微涨后调头下跌,一度大跌5.33%,全天收跌5.08%,收于98.95美元,股价再度跌破100美元关口,市值蒸发130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9300亿元。
截至8月8日收盘,英伟达收跌5.12%,报98.91美元,为5月22日以来首次收于100美元整数位心理关口下方,100日均线目前处于104.8169美元,收盘市值2.43万亿美元 。如果从过去一个月来看,英伟达股价跌幅超20%
市值蒸发4300亿,股价大跌为哪般?
获利回吐与市场情绪因素,英伟达此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凭借其GPU独门绝技和数据中心市场的强大实力,在过去两年中股价飙涨上万亿。
特别是从2023 – 2024年其增长态势惊人,5月交出增长财报、6月股票拆分,市值一度在6月18日达到3.34万亿美元,站上全球第一。如此大幅的上涨过后,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
一些短期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在股价处于相对高位时,选择了锁定收益进行获利回吐操作,这种市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股价的下跌连锁反应。
同时市场情绪也逐渐从过度乐观和追捧转向谨慎和观望,导致买盘力量的削弱和卖盘的相对增加。
芯片设计缺陷与产品交付担忧,有消息指出,由于存在设计缺陷,英伟达blackwell芯片可能将推迟推出时间。这可能会影响其对meta平台、alphabet旗下的谷歌和微软等客户的产品交付。
这一不确定性因素给投资者带来了信心上的打击,特别是对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等关键业务领域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投资者担心产品交付延迟会影响英伟达未来几个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表现,进而影响其估值。
竞争格局变化,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英伟达面临着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不断加剧。amd、英特尔等老牌芯片巨头也在不断加强AI芯片的投入和研发,推出新型处理器和加速卡等产品来提升市场份额。
而亚马逊、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在推出自己的CPU、ASIC等多类型的AI芯片,以降低成本、满足业务需求。
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投资者担忧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逐步蚕食,其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或被打破,对未来业绩预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宏观经济与行业趋势,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贸易摩擦等因素,这些都可能对科技行业的整体发展带来影响。
从科技行业自身趋势来看,虽然AI发展前景广阔,但对于AI发展速度的预期也开始出现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AI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放缓,英伟达受此影响,业绩增长的动力可能会受到削弱。
短期跌落,是时候触底反弹了
从过去两年来看,英伟达的股价飙涨上万亿元,对其高估值和泡沫的担忧之声一直存在。多位分析师指出,英伟达的股价在经历大幅上涨后,出现了获利回吐的现象,下游生态的盈利能力也需要关注。
尽管英伟达在人工智能和加速计算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近期连日下跌,但是今年的累计涨幅约有139%。
因此有一些分析师认为,即使增长速度放缓,但是长期来看英伟达的发展依然稳定,能够跑赢大盘。
2024年8月8日发布消息,美国知名投行 Piper Sandler 的分析师 Harsh Kumar 认为,英伟达最近股价的回调为投资者提供了逢低买入的机会。
最近几周,随着投资者对 AI 的热情减退并抛售过去大幅上涨的股票,英伟达股票遭到抛售。
此外,投资者担心英伟达新的 Blackwell 系列芯片发货延迟,这也是拖累其股价下跌的原因之一。
最近有报道称,由于存在设计缺陷,Blackwell 芯片可能将推迟推出时间。这可能会影响其对 Meta 平台、Alphabet 旗下的谷歌和微软等客户的产品交付。
短期来看,英伟达的股价下跌可能会导致其估值下降,因为市值是公司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长期来看,公司的估值还是取决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