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再低,iPhone 总降价为哪般?

在当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 iPhone 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品牌。但最近几年,iPhone 降价的操作却越来越频繁,这一行为,引发了广大消费者和业界人士的广泛讨论。

一直以来,iPhone 的销售具有较强的周期性。通常从 9 月新品发布开始价格逐步走低,在次年 6 月达到最低点。在今年 5 月 20 日至 5 月 28 日期间,iPhone 15 系列就在天猫苹果旗舰店进行了促销销售。

苹果下场,手机市场卷入价格战

其中,iPhone 15 Pro Max(1TB 版本)原价为 12999 元,优惠后的价格为 10699 元,差价达到 2300 元;iPhone 15 Pro(原价 7999 元)优惠后的价格为 6099 元,降价接近 2000 元;iPhone 15(原价 5999 元起)优惠后售价 4599 元起;iPhone 15 Plus(原价 6999 起)优惠后 5599 元起。

这并非是 iPhone 15 系列的首次降价,早在其发售仅一个月后,起售价就大概下调了 800 元。

而在 618 年中大促期间,各电商平台的 iPhone 价格更是达到了历史新低。

以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为例,iPhone 15 和 iPhone 15 Pro 的售价比一些官方分销渠道的拿货价还要低 300 元左右,京东、淘宝、抖音商城的价格也均低于官方批发价。

iPhone 频繁降价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 IDC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iPhone 在中国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近 7%,排名从上季度的第一跌至第四。

而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不断崛起,它们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华为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Mate X 系列等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

同时,OPPO、vivo 和小米等厂商也在积极拓展高端市场,通过激进的定价和丰富的产品线,对苹果构成了不小的竞争压力。

OPPO 的 Find 系列、vivo 的 X 系列以及小米的数字旗舰系列,在性能、影像等方面不断创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费者换机意愿降低,苹果吸引力不足

其次,消费者的换机意愿也有所变化。尽管 iPhone 15 Pro Max 在春节期间为最畅销的机型,但相较于前代版本,其升级幅度有限。

在性能方面,处理器的提升对于日常使用的体验改善并不显著,大多数消费者难以感知到明显的差异。

在影像方面,虽然像素有所增加、拍摄功能有所丰富,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已有的拍摄效果已能满足日常需求,新的改进并非是迫切需要的。

外观设计上,iPhone 15 系列与前代相比变化不大,缺乏足够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此外,电池续航的提升也相对较小,未能解决消费者对于长时间使用的痛点。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消费者认为换机带来的价值不高,暂时换机的意愿并不强烈。

苹果销售业绩下滑,压力与日俱增

另外,从苹果自身的销售情况来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一定的压力。

IDC 发布报告称,2024 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7.8%至 2.89 亿台,苹果一季度出货量从去年同期的 5540 万台下降至 5010 万台,同比下降 9.6%。

而苹果财报显示,一季度 iPhone 业务营收为 459.6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46%;一季度大中华区营收为 163.72 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 178.12 亿美元相比下降 8.08%。

2024 财年第一财季(2023 年四季度),苹果终于结束了连续四个季度的下滑,实现营收 119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

但具体到 iPhone 业务,2024 年前六周,苹果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滑 24%,市场份额排名落后于 vivo、华为和荣耀。

2024 年 3 月份以来,iPhone 15 系列通过降价促销,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销量。3月iPhone 在中国的出货量增长了 12%,4月飙升了52%,5月延续了增势(外国品牌手机在中国的出货量从去年同期的 360.3 万部增加到 502.8 万部,增幅 39.6%)。

但与华为相比,其表现稍显逊色,同样时间周期内,华为手机出货量同比大涨 64%,排名跃居国内第二。

不卷价格存疑,未来发展充满变数

在此背景下,我们不禁思考,如果苹果不卷入价格战,它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吗?

倘若苹果坚持其高端定位,不依靠降价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它就必须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上实现重大突破。

研发出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如全新的操作系统、突破性的电池技术或者更强大的芯片,以显著提升产品性能和差异化。同时,在服务和生态系统方面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独家且高质量的内容和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然而,要实现这些并非易事,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如果苹果无法做到,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仅依靠品牌忠诚度可能难以维持其市场地位和销售业绩。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苹果只能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来提振销量。

彭博社 6 月 28 日发布博文称,基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数据,苹果公司今年 5 月国内 iPhone 出货量增长 40%,延续了 4 月的反弹势头。这表明苹果的降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

然而,降价是否能成为苹果长期有效的应对之策,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未来,苹果或许需要在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保持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力。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