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吧,麦当劳也开始拍霸总了!
短剧风终究还是刮进了餐饮业
麦当劳,这个全球知名的餐饮巨头,在 7月10号中午 12 点也推出了首部短剧《重生之我在麦当劳修炼魔法》,在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同步上线。
这部短剧围绕着晕倒在表演现场的脱口秀演员童漠男展开,他重生后成为了麦当劳员工,开启了霸总恋“麦”(女主名为小麦)的修罗场。
目前播出的总时长约为 5 分钟,官方预告后续内容将于本周六更新。短剧上线后,在社交平台引发了大量与麦当劳产品、脱口秀演员相关的讨论。

图为麦当劳短剧「重生之我在麦当劳修炼魔法」
遵循近两年短剧的“爆款定律”,麦当劳短剧内容在单集时长不足 2 分钟的时间里,密集地出现了各类“土味霸总”题材剧情梗。比如,剧中霸氏集团总裁“霸总”在麦当劳取餐时,不小心烫了一下便说“女人,我记住你了”,还出现了“从来没有一个女人敢,这么对我说话“等广为流传的玩梗语录。
在短剧品牌融合上,采用了麦当劳实景拍摄,融入了汉堡制作、出餐等场景,在人物对话场景中也巧妙地融入了产品和品牌宣传相关内容。
将麦当劳“现点现做,层层定制”的理念贯穿剧情始终,让观众在被剧情笑点吸引之余,不自觉地记住了这些品牌价值。
在强化用户心智上,在单集结束后,再次由童漠男说出“现点现做,热而新鲜小心烫出恋爱脑”“是不是恋爱脑,都可以吃麦当劳的定制汉堡”“吃现做的堡,嘴角笑的停不了”等结束语。
押宝“短剧+ ”,新的流量密码
2023 年至今,网络微短剧发展迅猛,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内微短剧 2023 年市场规模 373.9 亿元,较 2022 年的 101.7 亿元同比上升了 267.65%,预计 2027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会超过 1000 亿元。
短剧无疑是当下大热门赛道之一,正在成为品牌营销的新阵地。
短剧的优势在于其剧集短、节奏快,内容轻松不费力,适合观众在碎片化时间里观看。5 分钟一集的短剧,通过密集的反转、强烈的冲突制造出极限的“情绪拉扯”,刺激用户“上头”,从而为后续情节买单。
品牌通过短剧所营造的沉浸式剧情,能够持续吸引关注,激发互动,并借助产品及理念的软植入,将剧粉转化为用户,创造出销量暴增、品类逆袭的故事。

图为韩束短剧「以成长来装束」
美妆品牌韩束就靠着短剧收割了一大波流量,2023 年,韩束以不到 5000 万的成本与抖音达人姜十七合作拍摄了《以成长来装束》《心动不止一刻》等 5 部品牌定制短剧,并结合剧情软植入韩束“红蛮腰”系列产品。
公开数据显示,整个系列获得了超过 50 亿的播放量。在营收数据上,短剧播出当月,品牌销售额从数千万人民币迅速增长至亿级。2023 年全年,韩束在抖音平台的销售额达到 33.4 亿元,打破了 2022 年“营收下滑”的魔咒,实现了逆风翻盘。
韩束在短剧赛道风生水起之时,各路品牌纷纷挤入短剧赛道,不断加码短剧营销。在餐饮品牌中,茶百道的反应颇为迅速。
2023 年 8 月,茶百道“真鲜奶茶系列”定制短剧《爱有百道新鲜》在抖音平台上线,同样是和姜十七合作定制 5 集短剧,一集一个独立故事,情节围绕在茶百道工作的女主展开,以场景植入茶百道品牌和产品,剧集风格依旧延续姜十七的“甜宠”风,上演“霸总爱上我”的爽文戏码,当前视频整体曝光量已超 3.6 亿。
短剧,能拯救品牌销量吗?
那么,麦当劳等餐饮品牌推出短剧,能否真正借助“霸总”的魅力拯救餐饮人呢?
不得不承认,短剧确实是新的流量洼地,而今年被称为短剧 TO B 的起始之年,相较去年,前来探讨短剧合作的品牌大幅增加。
有业内人士称:“这些品牌的诉求各异,有的想借短剧推广单品,有的旨在提升品牌曝光度,还有的期望推动招商加盟。我们会依据其不同诉求,为其定位目标人群并定制剧本。”
而在餐饮行业,虽然茶百道、麦当劳下场试水,但总体而言,多数创业者仍持观望态度,其中关键的考量点便是“能否真正实现盈利”,另外,短剧的效果评估也是一个挑战。

图为麦当劳短剧「重生之我在麦当劳修炼魔法」
虽然,播放量等数据可以反映出短剧的受关注程度,但如何准确衡量短剧对品牌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实际影响,还有待验证。
然而,要想真正借助短剧取得成功,并非仅仅依靠“霸总”元素就足够。
一位 MCN 机构负责内容生产的人员透露,当下品牌定制短剧的基础成本通常在 50 万以上,抖音定制短剧的成本更是已达百万级别,而去年,这一成本门槛仅为 10 万元。
如今品牌想要打造一款爆款短剧并非易事。“若启用头部流量演员,制作费用会极高。比如姜十七为韩束制作短剧,一部费用高达四百万,为茶百道制作的费用也不菲。
若不选用明星,制作费用虽能降低,但品牌就得自行负责投放,如今抖音已不再提供免费流量。这正是姜十七这类演员的价值所在,因为选择她们能节省大量投流资金。”
麦当劳此次选用了自带流量的脱口秀演员童漠男,或许是想借助其人气和号召力实现“破圈”传播。在品牌短剧的讨论区,有不少关于演员本人的讨论。
短剧品牌化,只是手段
有报告表明,国内有 10 亿人刷短视频,其中半数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微短剧。观众并不反感“广告中穿插短剧”,庞大的客群基础,让短剧依旧处于热门赛道。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不断公布品牌定制短剧的出色成果,吸引着品牌方打开预算的阀门。
从传播本质来讲,短剧实则是短视频的升级产物,其核心仍是内容,通过特定的故事传递品牌价值。
对于品牌方而言,虽然短剧能够带来一定的曝光和传播效果,但如何确保品牌形象与短剧内容的完美融合,避免因过度商业化而引起消费者反感,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巨量引擎餐饮行业 SKA 部负责人表示:“餐饮本身遵循库存逻辑,人们日常的饮食量相对固定。所以创新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在这一基础上挖掘出新的消费场景。”

图为周星驰拍摄短剧「九五二七剧场」
然而,随着短剧逐渐走过最初的红利期,内容同质化现象逐渐凸显,部分短剧为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在剧情设置和表现手法上缺乏创新,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同时,短剧的快速制作和上线模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品质量,一些粗制滥造的短剧充斥市场,这些都对短剧品牌化造成了影响
短剧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终点。麦当劳的短剧虽然为餐饮品牌的营销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然而,“霸总”或许能带来一时的热度,但要市场竞争中胜出,餐饮品牌还需要在产品、服务、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努力。
而在短剧品牌化的趋势下,如何通过内容挖掘出消费者尚未意识到的潜在消费需求与场景,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