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8亿,高德赚钱也很难?

十一来临,出行助手高德又要频繁被使用了。

你以为大家只有节假日用的多吗,实际上,高德的月活用户早就超越抖音了

根据 QuestMobile 的报告,今年一季度中文互联网月活超过 7 亿的 App 的五家中,高德以8亿月活超越抖音,排名第四。

榜单显示,微信月活用户量超 10 亿,位居榜首,是唯一月活破 10 亿的应用。

淘宝与支付宝则分别以 9.2 亿、8.9 亿的月活用户量位列第二和第三。

然而,就是拥有如此庞大用户量的高德,也陷入了商业化困境。

01

高德的发展历程

高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公司成立于中国,最初专注于电子地图数据的研发与制作,在早期阶段,高德主要进行地图数据的采集与整理。2007 年,高德开始向车载导航市场进军,与众多汽车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将其地图数据和导航软件预装在汽车上,汽车用户成为其早期的重要用户群体。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高德及时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2010 年前后,高德开始布局移动地图导航业务,推出了适用于智能手机的地图应用。

该应用凭借其在地图数据方面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手机用户。

除了基本的地图浏览和导航功能外,还逐渐增加了实时路况查询、周边信息搜索等功能,以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014 年是高德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阿里巴巴集团对高德进行了战略投资并最终实现了对高德的全资收购。

2017 年,高德打车业务上线,采用聚合模式整合网约车资源,高德也从单纯的地图导航服务迈向了综合性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02

行业概况与市场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地图导航市场规模处于逐年增长的态势,每月活跃用户的数量以数十亿计。其中,Google Maps 作为行业中的巨头,每月活跃用户数量超过 10 亿。

在中国市场,地图导航应用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高德地图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百度地图等。

高德地图在中国地图导航市场占据着较为可观的份额。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统计,高德地图的市场占有率长期维持在 30% – 40% 左右。

从用户数量方面来看,按照 questmobile 的统计数据,自 2021 年起高德的日活用户稳定保持在过亿的水平。

在 2023 年国庆节期间,其日活用户更是突破了 2.8 亿,月活用户数量也达到数亿级别。

03

高德的业务布局

地图导航核心业务

高德的核心业务不用多说,肯定是地图导航服务。

在驾车、步行、公交出行时,能根据实时交通规划合理路线,为用户提供准确位置信息、道路网络数据和智能路线规划。

 打车业务

高德打车是其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重要布局之一。高德采用聚合模式,整合了众多网约车平台的资源。

这种模式使得高德在网约车市场中能够迅速扩大其服务覆盖范围,而无需自己组建大规模的车队。

通过与各地的中小网约车平台合作,高德打车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同时也为合作的网约车平台带来了流量入口。

 酒店预订与旅游服务

高德地图还涉足酒店预订和周边游等旅游相关服务。用户可以在高德地图上查找附近的酒店,并进行预订操作。

在旅游服务方面,高德尝试提供一些周边旅游景点的推荐以及旅游线路的规划。

然而,这一领域面临着来自携程、去哪儿等专业在线旅游平台的激烈竞争。

 到店业务

高德在到店业务方面也有所尝试,推出了类似于大众点评的功能,旨在为用户提供本地商家的信息,包括餐厅、商店等的评价、优惠信息等。

但这一业务在与美团、大众点评等已经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深耕多年的竞争对手相比,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04

高德深入商业化困境

主营收入以广告和网约车为主

虽然高德并未公开其详细的财务数据,但从阿里本地生活的财报数据推测,出其商业化面临的挑战。

高德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仍以广告和网约车业务为主。然而,与投入的巨大成本相比,其盈利状况可能并不乐观。

在地图数据采集、技术研发、服务器维护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高德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此外,为了保证地图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卫星影像获取、实地勘测等,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利润空间。

用户行为特性带来的限制

从用户行为数据来看,高德地图作为工具类应用,用户使用高德往往是为了满足即时的出行需求。

一旦到达目的地,用户就会关闭应用,导致用户在高德上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这与社交平台或内容消费平台相比,在商业化方面存在天然的劣势。

像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平均每天可能花费数小时浏览内容,而高德地图用户的单次使用时长可能仅为几分钟,这使得高德难以通过长时间的用户停留来展示更多的商业化内容,如广告或推广服务。

高德地图的使用频率与出行需求高度相关。在非出行时段,用户使用高德的可能性较低。

这种使用频率的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工作日与休息日的出行差异、季节变化对出行的影响等。

与一些日常高频使用的应用(如社交聊天工具或新闻资讯平台)相比,高德在用户使用频率上的局限性影响了其商业化的深度挖掘。

业务竞争压力对商业化的影响

在打车业务领域,尽管高德打车的聚合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滴滴作为网约车市场的头部,在司机资源、用户口碑、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高德需要不断投入资源来吸引更多的司机和用户,以提升其在打车市场的竞争力,这也增加了其商业化的成本和难度。

在酒店预订和旅游服务方面,携程、去哪儿等专业平台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市场根基。这些平台拥有丰富的酒店资源、成熟的价格体系以及完善的用户评价机制。

高德地图在进入这一领域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匹敌的优势。

在酒店价格方面,专业旅游平台往往能够通过与酒店的长期合作关系拿到更优惠的价格,这对于注重价格因素的用户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高德的到店业务面临着来自美团和大众点评等本地生活服务巨头的激烈竞争。

美团和大众点评通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商家数据库、活跃的用户社区以及精准的推荐算法。

它们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了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位置,高德要想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需要克服用户习惯、商家合作等多方面的障碍。

广告商业化的挑战

高德地图的界面设计需要以简洁明了为原则,以确保导航功能的正常使用。

这就限制了广告的展示空间,使得广告难以大规模地在界面上进行展示。与内容丰富的资讯类平台或社交平台相比,高德地图能够用于广告投放的区域相对较小。

由于用户在使用高德地图时主要关注的是出行相关信息,对于广告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导致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广告业务的收入。

与其他专门的广告平台或内容平台相比,高德地图在广告精准投放和用户兴趣匹配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其主要数据来源是与出行相关的数据,对于用户的其他兴趣爱好和消费行为的了解相对有限。

05

高德,如何应对商业化之难?

挖掘数据价值

高德地图拥有海量的地图数据和用户出行数据,可以通过对用户出行数据的分析,为城市规划部门提供交通流量分析报告,以帮助城市优化交通规划。

同时,也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后,提供给商业合作伙伴,用于市场调研、商业选址等用途,从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优化业务组合

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高德应持续优化其地图导航核心业务,通过引入新技术,如高精度地图、增强现实(AR)导航等,提高用户体验,增强用户对核心业务的依赖度。提高用户的留存率和使用频率,为其他商业化业务提供更多的流量入口。

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高德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其策略。例如,在打车业务中,可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深度整合,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在酒店预订和旅游服务方面,可以与更多特色酒店、小众旅游景点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差异化的服务体验。

对于到店业务,可以聚焦于某些特定的垂直领域,如汽车服务、本地特色餐饮等,避开与美团、大众点评的正面竞争,逐步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体和市场份额。

创新广告形式与精准营销

为了提高广告业务的效果,高德可以创新的广告形式,结合用户的出行场景,推出与出行相关的个性化广告,如在用户导航前往购物中心的途中,推送该购物中心内的商家广告。

同时,利用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广告的精准度,将广告精准投放给有潜在需求的用户,提高广告的点击率和转化率。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