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贝莜面村,作为中国餐饮行业的知名品牌,以“好吃、健康、地道”的理念,依托西北特色菜系,在全国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
从一家小餐厅成长为全国知名的连锁餐饮巨头,西贝近年来更通过探索预制菜市场等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今天谈一谈西贝品牌的发展策略。
01 品牌定位与市场现状
品牌定位:地道西北风味的代表
西贝以“西北菜”为核心卖点,主打莜面、羊肉、黄米凉糕等西北特色食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餐饮品牌。西贝坚持“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口号,强化了品牌的标准化优势。

市场现状:全国拓展与西北市场优势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西贝莜面村在全国范围内的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其中西北地区的门店占比约为30%,约120家左右。
这表明西贝不仅依托西北市场的根基稳固扩展全国,同时注重深耕西北市场,强化品牌的“根源地”优势。
在营收方面,西贝莜面村近几年保持稳步增长。2023年,西贝整体营收超过60亿元,其中西北地区门店贡献的营收占比约为25%,显示出西贝在该区域的扎实市场基础。
此外,西贝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依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02 西贝的商业模式
直营连锁模式:高质量输出与高成本管理
西贝坚持直营连锁模式,通过统一管理确保菜品标准化和高质量输出,品牌形象统一且口碑稳固。
然而,这种模式带来了高昂的租金、人力和管理成本压力,尤其在一线城市,单店盈利能力受到挑战。

标准化供应链:确保品质与规模化优势
- 食材直采:西贝建立了从西北地区直采羊肉、莜麦等核心食材的供应链体系,保证了原料的新鲜与正宗。
- 中央厨房:通过中央厨房进行半成品加工,门店只需简单操作即可上菜,确保了出餐效率和成本控制。
产品多元化与市场扩展
西贝在传统餐饮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业务,包括快餐品牌“贾国龙功夫菜”、预制菜等,以更灵活的方式满足不同层级的消费者需求。
03 西贝的预制菜业务探索
预制菜市场的机遇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需求变化,预制菜逐渐受到欢迎,尤其在家庭场景和企业食堂市场。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5000亿元,增速高达20%以上。西贝瞄准这一市场趋势,借助自身供应链和品牌优势,推出了以西北菜为主的预制菜品。
西贝预制菜的产品定位
西贝的预制菜主要定位于“健康”“地道”“家庭便捷”三大核心点,产品涵盖西北羊肉、莜面、牛大骨等经典菜品。西贝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售卖预制菜,尤其在西北地区门店和电商平台上取得了良好反响。

预制菜在西北市场的表现
西贝在西北地区有强大的品牌认知度,预制菜产品在本地市场具备天然优势:
品牌认同度高:西贝的西北菜与本地饮食文化高度契合,预制菜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渠道优势:西贝通过西北地区门店+线上电商(京东、天猫)模式,迅速铺开市场。

价格优势:西贝预制菜价格相较堂食便宜30%-50%,适合家庭消费场景,进一步拓宽了客户群体。
然而,西贝的预制菜业务仍面临挑战:
竞争激烈:同样定位于预制菜的品牌,如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已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物流与保鲜成本:西贝需要依赖冷链物流,尤其是将西北特色菜推广到全国,物流成本较高。
口味还原度:预制菜在标准化与口味还原之间需要不断平衡,避免因品质下降影响品牌形象。
04 西贝面临的经营挑战
高运营成本与盈利压力
西贝直营模式虽然保障了品质,但带来了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尤其在西北以外的城市,门店盈利周期长,经营压力大。
西北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西贝虽然在西北地区占据优势,但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增长潜力逐渐趋缓,未来需要更多创新业务或下沉市场的挖掘。

预制菜业务的挑战与竞争
- 同质化竞争: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品牌已占据部分预制菜市场,西贝如何体现差异化成为关键。
- 消费者信任问题:口味差异和食品安全的负面评价,需要西贝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和产品工艺,赢回消费者信赖。
05 西贝品牌优化策略
深化预制菜布局,强化供应链优势
西贝可以借助西北地区的食材和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推广西北风味预制菜,针对家庭、商务宴请等场景定制化产品,强化品牌差异化竞争力。
提升数字化运营能力,降低成本
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门店管理,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借助线上渠道加大预制菜的销售力度,实现餐饮业务与新零售的双轮驱动。
加大西北市场挖掘与下沉市场扩展
继续巩固西北地区的品牌优势,推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触达二三线城市及周边市场,带动整体营收增长。
产品创新与品牌多元化
持续打造地道西北菜的特色菜品,并通过不同品牌形态(如快餐、预制菜)扩大市场覆盖。同时加大产品研发,探索健康轻食等新兴消费趋势。

